人勤春来早。在寿光阡陌纵横的原野或果蔬飘香的大棚里,一帮年轻人追随父辈脚步,聚集在党组织周围,发扬“艰苦奋斗老黄牛”精神,深情拥抱黄土地,领舞乡村振兴事业,为农村注入了青春的力量。
田柳镇朱家崖村东,一片原先种植传统作物、效益较低的大田地,通过土地流转后,被建成了以无花果、无核葡萄、牡丹种植等为主的“果德农庄”,成为“田柳农品”的主打品牌和寿光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。去年以来,农庄再度扩容,将张僧河畔几个村庄的低效土地高效开发,建设C区,准备种植蓝莓和蔬菜,这也是寿光首个蓝莓基地。在品尝鲜美果蔬的同时,人们记住了一个“85后”大学生农民的名字:董杰。
当记者赶到园区的时候,董杰正在跟上门的客户洽谈,或者忙着接电话,每次采访都是见缝插针完成的,小伙子手指缝里厚厚的茧子和脚上不易进土的平底鞋,成了他区别于一些同龄人的特有的记号。“也想到城里买房子,在城里过节,可园区一年到头管理不断档,我舍不得把时间花到来回的路上,春节就是在这里过的。”聊到过节的话题,董杰咧嘴一笑回答道,看上去那么朴实无华。
从“果德农庄”往东走几公里,就是闫家庄子村“90后”大学生农民王立超的种业有限公司。冬天冷、夏天热的板房是他的办公场所,一排排育苗或试种的冬暖式大棚是他挥洒汗水、播种梦想的舞台,在带动本地蔬菜品种更新、产业升级上发挥着引领作用。
“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,用他们的种子育苗试种,主要是黄瓜苗,年产销1000多万株,营业收入500多万元,闫家庄子村、刘家庄子村等村庄的许多大棚,都使用我们的黄瓜苗。”记者见到王立超的时候,他刚开着四轮车到镇区修车回来,衣着朴素,不疾不徐,不坐下来交谈,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年营业收入500多万元的大老板。
来自上口镇的李本丰和几位同乡,这几天都在王立超的育苗棚里嫁接黄瓜苗。他告诉记者,一天能挣300多元,经常在这里干活,很佩服王立超的闯劲和诚信苦干。
相对于董杰和王立超,西王高村的张金龙不但是创业者,还是村“两委”成员,为乡村组织振兴贡献着力量。他还是当地公益事业的领头雁,无论是“户户通”工程还是夏季防汛,都出资出力,不计得失,春节前又做了一件大好事:为村里老年人捐赠生活物资,弘扬孝老爱老的优良传统。
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、青年工作的热心人、青年群众的引路人。田柳镇副镇长寇聪兼任青年人才党支部书记,他告诉记者,去年以来,田柳镇成立寿光首个青年人才党支部暨农村青年人才创业联盟,搭建相互学习和抱团发展的平台,选派优秀青年回村任职,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,为他们创业提供无私帮助。董杰对营商环境深有体会:“我们园区的C区一期蓝莓产业园项目启动后,田柳镇成立服务专班,镇党委书记董永亮牵头负责,在土地流转、资金协调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,蓝莓产业园的名字‘品鲜园’也是他帮着给起的呢。”
(记者 叶涛 通讯员 傅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