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8日,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,邀请聊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、市地方金融监测服务中心主任王伟,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、副行长王武声,聊城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朱琳,介绍2021年全市金融运行有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打造政金企“同心同向同行发展共同体”
王伟介绍,2021年,在聊城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凝聚全市金融力量,以打造政金企“同心同向同行发展共同体”为目标,不断完善机制、创新服务,金融风险回归低位运行,金融业发展实现提级增效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。
全面发力,金融供给规模跃上新台阶。存贷款规模再创新高。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.2%,增速居全省第1位;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,剔除不良处置因素,贷款增速达到15.2%;保险“稳定器”和“助推器”作用有效发挥。全市保险业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14.07万亿元,同比增长94.9%;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速提效。2家企业完成山东证监局辅导验收,并分别将材料报送至中国证监会、深交所,2家企业正在山东证监局辅导备案;小额贷款公司、融资担保机构、典当行等各类地方金融组织发挥了良好补充作用。为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提供各类融资支持突破110亿元,上缴税收过亿元。
多维推进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踏上新征程。金融政策体系更加科学完备。出台《关于加快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等政策文件,提出引进金融机构、推进企业上市等方面的17条优惠政策,为金融产业未来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。建立完善金融领域考核评价体系,依据上市进程、储备数量分阶段、分层次实施上市考核,将普惠金融、绿色金融等指标纳入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评价体系,政策引导作用更加科学精准;金融资源配置更加精准高效。创新重点项目融资推进、保障、畅通等各项机制,为全市有融资需求的137个重点项目授信154.9亿元、投放133.6亿元。组织“双百进万企”等活动,强化对“三农”、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。全市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较年初提升3.12个百分点,占比提升居全省首位;金融服务渠道更加畅通。深化金融辅导员制度,对接辅导企业3669家,发放贷款128.7亿元,金额满足率和户数满足率均达到97%以上,受到省金融稳定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。创新数字科技金融手段,采用“政府推动、企业主导、市场运作”的模式,建设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,目前入驻金融机构40余家,注册用户2.2万个,撮合融资128亿元。
突出重点,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。加大不良贷款化解处置。按照“稳定大局、统筹协调、分类施策、精准拆弹”的方针,加强对重点风险企业、风险机构的分析研究和督促指导,落细落实压降政策措施。全市不良贷款余额、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分别下降55.5%、59.1%,降幅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全省第一位,金融风险回归低位运行;持续推进打击逃废债工作。深化与公安等部门的工作联动,加强打击力度、提升打击效能,共约谈企业120家,帮助银行收回不良贷款9650余万元;加大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力度。深入贯彻落实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》,开展防范非法集资“进校园”等“七进”宣传活动678次、参与群众25万余人,发放公益短信199万余条,非法集资新发刑事立案数量和涉案金额较2020年同期实现双下降。
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
王武声介绍,2021年,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,着力做好服务实体经济、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各项工作,全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,各项工作成效明显。
存贷款总量增长合理适度。存款增长平稳,年末余额4898.8亿元,较年初增加532.5亿元,同比多增48亿元,增速12.2%,全省排名第1位。贷款波动回升,年末余额3135.4亿元,较年初增加249.6亿元,同比多增9.1亿元(考虑到不良贷款处置因素,实际较年初增加462.2亿元),增速8.6%。跨周期看,全市新发放贷款持续多增,2021年新发放贷款1830亿元,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多发放127.7亿元和138.4亿元;支持经营主体7.76万户,较2020年新增2.13万户。
重点领域融资得到有力支撑。制造业继续占据信贷资源优势。年末,制造业贷款余额628.9亿元,占一般性贷款比重21.5%,居各行业首位。科创金融加快发展。金融机构为95家“白名单”科技型企业授信127亿元,发放贷款61亿元;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等专属科技信贷产品110笔、4亿元,支持企业88户,支持企业户数是2020年的1.1倍。对公贷款向普惠领域集聚。年末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52.4亿元,同比增长38.2%,高于全省2.8个百分点。绿色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力度增强。年末,全市绿色贷款余额88.9亿元,同比增长29.7%,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.1个百分点。投向具有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为33.8亿元,在绿色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提高3.1个百分点。基建贷款继续发挥带动效应。年末,全市基础建设贷款余额476.8亿元,较年初增加42.7亿元,增长9.8%,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.2个百分点。
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。聊城市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,优化存款利率监管,降低银行负债成本,一年期LPR降至3.7%,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降至2%。2021年,聊城市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.75%,同比下降0.36个百分点。其中,企业贷款、普惠小微贷款和票据贴现的年度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同比下降0.26、0.45和0.05个百分点,共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约6.8亿元。
信贷资产质量显著优化。2021年末,全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4.8亿元,较年初减少105.9亿元,不良贷款率2.7%,回落到2017年的较低水平。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272.3亿元,较年初减少47.46亿元,关注类贷款占比8.7%,较年初下降2.4个百分点。
涉外经济运行平稳向好。2021年,聊城市国际收支总额112.9亿美元,同比增长17.8%,5年来首次超百亿美元。实现国际收支顺差23.2亿美元,同比增长151.6%,连续第9年保持顺差。其中,货物贸易收支80.8亿美元,同比增长27.7%;对应进出口规模同步增长,规模合计87.5亿美元,同比增长24.1%。企业跨境融资15.6亿美元,规模同比增长51.5%,银行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为企业办理融资7.1亿美元,加权平均利率3.2%,低于银行贷款利率1.5个百分点,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151万元。
银行业保险业呈现5方面特点
朱琳介绍,2021年,聊城银保监分局以提升规范建设为主题主线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服务实体、改革发展、风险防范等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。就银行业保险业而言可以概括为5方面特点。
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健康平稳。至2021年末,全市银行业资产总额5411.84亿元,较年初增加591.19亿元,增长12.26%,增幅居全省第6高;负债总额5269.76亿元,较年初增加560.21亿元,增长11.9%,增幅居全省第7高。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36.93亿元,同比增长6.05%;赔付支出43.69亿元,同比增长11.53%;保险保障金额14.07万亿元,同比增长94.9%。2021年,全市金融业累计纳税19.2亿元,基本保持了稳定。总体来看,全年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稳中有进,实体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。
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。截至2021年末,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较年初分别增加109.54亿元、1.98万户,经审核实施临时性延期偿还涉及贷款270.48亿元。逐步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,加大减息降费力度,为企业纾困解难。助力全面乡村振兴,积极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。克服部分县域涉农贷款大幅核销影响,涉农贷款实现持续增长,精准提升县域资金适配性,资金适配性提升县莘县存贷比较年初提高2.45个百分点。
行业规范发展秩序进一步向好。巩固行业规范建设成果,扎实开展“规范建设提升年”“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”活动,有效夯实发展基础。将整治保险业乱象作为重点内容,确定重点监管对象,组织开展自查自纠,清理僵尸保险中介机构。组织银行保险业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,扎实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。全市银行业、保险业累计处理12345市民热线5743件,问题解决质量持续提升。着力打造质量、规范、效率全面提升的“双录”2.0版本,累计实现“双录”保单12.82万件,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销售误导。联合市公安局发布《关于严厉打击保险领域恶意代理投诉行为净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通告》,规范保险市场经营秩序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月度新增举报投诉量明显下降。持续推进车险综合改革,车险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14.01个百分点,市场秩序明显好转。
风险化解成果持续巩固。保持风险管控高压态势,不断完善监测分析机制,加大不良处置力度,压实银行机构主体责任,“一企一策”有序出清重点企业贷款,依托债委会及联合授信机制,着力破解担保圈风险传染。2021年,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12.94亿元,为历年来处置最高值。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.7%,较年初下降3.9个百分点,降幅居全省第2高,也是自2017年以来,不良率首次回归至3%以内,进一步稳固了金融风险防线。
保险保障功能持续发挥。持续推动加大保险服务工作力度,充分发挥保险业的风险减震器、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。扎实推动农险发展,全市政策性种植险、养殖险支付赔款同比分别增长120.87%、84.14%。大病保险覆盖565.6万城乡居民,“聊惠保”落地承保63.7万人次,更加突出“保大病、保重病”作用。持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,聊城银龄安康保险参保28.5万人。推动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扩大,3家公司开办养殖险“保险+期货”业务,3家公司将地方特色农产品纳入省政府以奖代补范围。针对2021年龙卷风、集中降雨等极端天气频发情况,督促辖区保险公司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迅速行动,推动74.42万亩受灾农作物、1.07亿元理赔款快速到位,防灾减损效能充分发挥。(张军)